Cable Instrumentation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应用场景将持续攀升
来源:环球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6-16 09:33:10

  惯性传感器是一种测量和检测物体运动状态的设备,其核心功能依赖于感知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这些传感器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之上,该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否则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不会改变。惯性传感器通常由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构成,其中加速度计负责测量直线运动加速度,而陀螺仪则用于检测旋转运动的角速度。它们在飞行器、汽车、海洋工程、导弹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之处在于它们能够在缺乏外部参考或引导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定位和导航。

  惯性传感器行业的产业链条完整,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他们提供硅材料、金属、陶瓷以及有机材料等基础物资。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最终性能和制造成本。上游还包括关键零部件和组件的供应商,例如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这些都是构建惯性传感器的基础部件。中游环节则聚焦于惯性传感器的制造和封装过程。这一阶段的技术方面的要求高,工艺精细,需要依赖高精度的制造和测试设备。中游的企业通常具备强大的研发技术实力,可以依据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特点,设计和生产出多种类型的惯性传感器。产业链的下游涉及惯性传感器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多个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惯性传感器的使用慢慢的变普遍,对其性能、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上游和中游环节的技术进步,这必然的联系到下游应用产品的质量。同时,下游市场的动态也会反过来影响上游和中游,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持续进步和技术创新。当前,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进展,惯性传感器的应用场景范围预计将逐步扩大,市场需求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行业也迎来了挑战。企业一定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惯性传感器行业因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可按不同维度进行细致分类。首先,根据测量物理量的不同,该行业可划分为角速率陀螺和线加速度计两大类。角速率陀螺专注于检测物体旋转的角速度,而线加速度计则专门用于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这两类传感器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汽车工业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从精度层面来看,惯性传感器可分为消费级、战术级和惯性级三个层次。消费级传感器精度相比来说较低,大范围的应用于日常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中;而战术级和惯性级传感器则以其高精度的特点,满足了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精确度的严苛要求。此外,从工作原理和构造来看,惯性传感器种类非常之多,如机械式干式、液浮、气浮角速率陀螺,以及基于光纤、激光技术的先进角速率陀螺;线加速度计则包括机械式、挠性式,以及采用MEMS硅、石英等材料制造成的高精度产品。最后,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惯性传感器行业涵盖了上游器件生产、中游模组制备和下游系统应用等多个环节。上游环节专注于原材料供应和核心部件制造,中游环节则负责传感器模块的设计和制造,而下游环节则致力于将传感器应用于各个具体领域。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惯性传感器将成为市场主流,同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也为惯性传感器带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国家对微米纳米技术的深入探索与扶持,惯性传感器作为核心技术之一,逐步迈入研发和应用的新纪元。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该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启动期内,多项具有革命性的产品相继问世,为行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惯性传感器逐渐向着轻量化、高精度、经济化的方向演进,国内厂商亦在这一阶段崭露头角,开始与国际同行展开激烈竞争。随着美国ADI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款单片集成商用陀螺仪,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地发展期。国内厂商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的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逐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惯性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政府的大力扶持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上游器件生产、中游模组制备到下游系统应用等多个环节。尽管国内厂商在研发技术、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展望未来,随技术慢慢的提升和应用领域持续拓宽,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国内厂商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惯性传感器行业在产销方面展现出了稳健的增长势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约63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预计随技术革新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攀升,有望达到150亿元的壮观规模。MEMS惯性传感器在不同精度级别的应用也呈现出多样化,低精度产品主要被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采用;中精度产品在汽车行业中存在广泛应用;而高精度产品则关键于航天和国防领域,这些用例对传感器的精准度要求极高。产业链条的结构清晰分明,上游包括提供材料、设备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支持的企业;中游环节涉及设计、晶圆制造及封测等关键环节,其中晶圆制造能更加进一步划分为专门的MEMS晶圆制造和集成器件制造商(IDM)。此外,据全球市场预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惯性传感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14年的31亿美元起步,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64.5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2.93%。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惯性传感器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态趋势,更进一步验证了该行业具备显著的增长潜力,预示着未来市场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商机。

  惯性传感器行业在经营方面展现了特有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产业链结构上,中国MEMS惯性传感器行业由上游的材料、设备及EDA环节,中游的设计、晶圆制造、封测等环节,以及下游涵盖消费电子、汽车、工业、医疗、航天等多个领域的终端厂商组成。经营模式方面,国际上的龙头厂商一般会用IDM模式,以加强设计和生产的协同能力,而国内厂商由于规模较小,大多数以代工为主,尽管也有部分企业实施IDM模式。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方面,全球市场的供应商较为集中,前四大厂商控制了大约70%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市场中,大规模的公司比如广州威科伟业、华为等在研发技术、管理上的水准、资金实力等方面占据优势,中小型企业则通过价格竞争、定制服务等方式来争夺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上,得益于消费电子和汽车智能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MEMS惯性传感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显示出积极的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技术发展层面,中国本土设计企业在MEMS加速度计方面已经具备高端设计能力,然而在陀螺仪领域,国内厂商的产品多定位于消费级产品,表明技术水平还有提升空间。企业规模方面,虽然国内的MEMS惯性传感器公司比较小,但整个行业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标志着行业正在慢慢地成熟,企业规模在持续壮大。

  2020年,随着MEMS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展现了稳健增长的市场表现,达到了6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这体现了行业在技术创新及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的积极成果。产业链条完整,上游包括材料、设备和EDA,中游涵盖设计、晶圆制造和封测,而下游则延伸至消费电子、汽车、工业、医疗和航天等众多终端应用。国际厂商多采用IDM模式以增强设计和生产的协同能力,而国内企业主要以代工为主,但也开始慢慢地采纳IDM模式提升竞争力。技术层面,国内企业在MEMS加速度计方面已达到高端水准,而在MEMS陀螺仪领域则需逐步提升技术水平。科技的进步和消费电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推动了对惯性传感器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巩固市场地位并探索新的增长机会。

  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55.78亿元,2024年Q1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41.15亿元,同比增长24.98%。2019-2024Q1年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惯性传感器行业作为现代技术的重要支柱,在多个关键领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该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与无限机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日益普及,使得高精度、高可靠性惯性传感器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预示着未来几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地增长。同时,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惯性传感器性能持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为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铺平了道路。此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惯性传感器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与这些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将为智能设备带来更精准、高效的运动感知和定位功能,逐步推动惯性传感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据智研瞻预测,2024-2030年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20.32%-24.10%,2030年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550.48亿元,同比增长20.32%。2024-2030年中国惯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